铜豌豆

🐥|流水账|

遗忘之前 II

TissotChung:

从一个不想醒来的梦中醒来,这种感觉就像,你终于梦里找到了你心爱的女子,携手一起坐着一趟驶向远方的列车一起看窗外一切风景——突然你却被太阳晒醒,下铺传来打雷一般的呼噜声,你望着被阳光镀上金光的天花板,室内空空的,仿佛丢掉了一切,却似乎曾经拥有。梦和记忆就是这么神奇,总是在一个角落骚动着,仿佛不时在某个无名的深处呼唤。


洗漱完毕已经十点,看了看旅行手册,发现有一个观光的电车,每半个小时一班,从Swedenplatz出发,环绕老城区一周。于是带好装备就又跑出门去了。


运气十分好,刚刚出Swedenplatz的地铁站就看到那辆黄色的电车驶来,排队落在了队伍后面,但是由于成群结队的人比较多,最后只剩下一个位置,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那个位置上了车——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觉得单身好……谈恋爱什么的你们就干等半小时吧,哈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本以为凭借我的Wien Karte可以少一欧元的车票钱,结果列车员给我说我没有Gutschein,还是只有全票,于是闷闷不乐了一会儿,觉得售票处太坑爹,之前不告诉我哪些需要再要Gutschein的。不过之后就好好地欣赏沿途的城市风光了。






欧洲的大多数城市都有很久的城市电车的历史,他们已然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符号之一。这些各色的电车日夜不停地穿梭在一个个城市的街道中,为城市中来往的人提供了一种易于自行车,汽车,地铁的一种交通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们赋予了城市一个心的观察视角。虽然有着轨道的束缚,不如自行车和汽车自由,但是由于廉价的公共交通费用和庞大的交通网络,电车给了乘客一个更加开放的行动空间。同时,在电车里的视角更加的多变,时而可以和汽车并行在街道上,时而一拐进了小巷,优雅地从一栋一栋精致的建筑旁驶过;时而又上了桥,跨越了河流,时而又跑到河边,随着波光起舞。


我在黄色的观光车上,听着耳机里面的语音介绍,随着指示左顾右盼地看着那一栋栋陌生却感觉包含历史的故事的建筑。看着他们那典雅和宏伟并存,历史和现代相映的姿态,我心生感慨:一个城市发展到如今,仍然留存着历史和文化应有的姿态,而且至今他们没有被遗忘,没有被搁置,这是一种对于记忆和存在的尊重。





 这让我又联想到了早上醒来之前那个梦,想到,有多少的城市在现代化的建设之中把过去的梦全盘打碎,把本应该给人记忆和怀念的一屋一檐,一草一木都彻底地摧毁,为了新的而把旧的全盘抹掉。德语中有一个动词叫做abbauen,有拆除拆毁的意思,看到这些存在的宏伟,我不禁想到来德国之前不久正在读的一本高中语文老师女儿翻译的一本叫做《再会,老北京》的书。这本书中,坐着以一个美国和平队队员的身份,通过纪实文学的手法,书写了自己对于北京城的扩建改建和房地产市场变迁的体会。20年前,北京开始慢慢拆除老城的胡同,一时闹起很大的搬迁风波。作者作为一个在胡同居住的人,也亲身感受到被拆除的东西和被彻底abgebaut的东西不仅仅是那些脆弱的瓦砾和日益不堪风霜的老墙——更多被毁掉的是人们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人际结构,记忆,精神家园。大兴土木,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宏观上的进步,但是代价却是精神上的隐隐作痛,更确切的说,是精神上的留白——回首过去,寻不到回忆;放眼明天,看不清未来。




然而,同样是19年,我在维也纳看见的,不敢说一切都未曾改变,但至少,人们可以通过那些还未改变的,去溯源一段记忆,去给心灵的干涩补上几滴清泉。城市,需要记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城市作为群落生老病死交替,人from cradle to grave的一个栖居地,它至少应该有一些在人短暂的生命中值得去爱和依赖的东西。一泓记忆能唤醒心灵的美好,抛去浮躁和烦恼。虽然没有学习建筑专业,但是接触过很多建筑专业的同学,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欧洲大多数的建筑的理念是古建维护和再利用,用德文的另一个动词能更好的阐述这个概念——umbauen,词典上解释说:in einer Struktur verändern.即在结构的内部做一些改变以便重新使用。于是乎呈现在我们眼前不计其数的教堂至今有虔诚的圣歌回响;宫殿般宏伟的古建中举行着世界级的各种会议或者是曼妙的演出;魔幻般的城堡中来来往往的学生和教师让你错觉自己进入和哈利波特的学校;就连一个修葺干净的大花园都会让你觉得穿越回了某个王朝。







记忆,一个人不应该丢掉的东西,它承载的有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记忆和心灵深处的那一个港湾,要是快要遗忘了,要是快要找不到了,他会想尽办法地去寻找。在这里特意曲解一下一个武学上的说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心之所向,必将所往。


环线电车停靠在了出发的地方,思绪也被猛然地拉了回来——该下车了。又一个梦需要醒来。


下车之后小有感慨,再次翻翻地图,决定去电影里面的又以浪漫场景——Alt & Neu Schallplattenhandlung。再次钻入地下,乘着巨龙跑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出口,凭着谷歌地图左拐右拐地走到了一个有起伏有台阶,充满交错的街区,让人联想到重庆的那些梯梯坎坎。看着手机上自己的坐标离目的地越来越近,走在人行道上抬头一看,立刻就找到了那个19年未变的蓝色方形招牌。于是立刻从包里掏出打印好的照片,又匆匆拍下了不怎么对的上透视比例的照片。




怀着复杂的心情推开了那扇带着门铃的老旧木门,差点还摔了一跤,我走进了这家唱片店。进去之后,仍然有顾客专注地选碟,翻动着一张一张的封面都泛黄的碟片。店里装潢似乎19年都没怎么变过,无非是老板台前多了那么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些杂七杂八的音响线。我走到电影中两人选碟的那个架子前,然后问店里的老人能否在这里拍照,他说当然可以,还问我是不是因为Before Sunrise这个电影来的,我兴奋的说Das ist meine einzige Begründung hier in Wien! 然后老爷爷还帮我和店老板合了影,可惜的是当时害羞腼腆没有和他也合个影——遇到的每一个好人,一定要记住他/她。











天色渐晚,抬头看乌云又开始聚集,不知是否是要下雨。在维也纳的几天几乎是充满了乌云和雨的,偶尔会有那么几个小时出太阳。不过这也是另一种美吧。看着地图,又回到了Schwdenplatz,它就在老城区靠多瑙河小支流的那一边,走到街对面,就是一座桥,桥下流淌着多瑙河的细流。没错,那艘船餐厅就在这里,于是我走到桥头,那是风很大,真害怕大风把照片吹走呢。不过最后还是勉强拍下了另一张纪念照。





沿着多瑙河的小支流往东边走,再遇到一个更小的支流,右拐再前行一两百米就找到了那座两人从火车站出来经过的绿色铁桥。(实际上从维也纳西站出来就跑到这个地方真心是有点离谱)可以看到几乎什么都没有变,桥上也几乎没有来往的人,那个桥也不通车,下面铁轨应该是地铁四号线U4通过的,至今仍有列车来来往往。一个人静静地在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开始想着,爱情的交集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到来。想到电影开始的时候两个铁轨并轨的那个镜头,不禁对爱情也有所期待。









想到爱情这样充满曼妙的事物,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去摩天轮看看。当时正好是下午五六点,幸运的是太阳开始渐渐从云层背后走了出来。回到Schwdenplatz乘坐U1前往Praterstern站,下车前行五百米就到了那个游乐园。旋转木马,碰碰车,礼品店,五花八门,充满快乐和童真。我拖着三脚架和背包找到摩天轮,又摸索着找到了电影中的角度。拿出照片拍下了摩天轮的纪念照。





晃悠着,看天色不错,再看看摩天轮的票价不是特别贵,我又有Wien Karte可以便宜一欧元,于是就买了票排队等着上去看看傍晚的维也纳的样子。排了很长的队,但是运气好的是,刚好等到我上摩天轮的时候天变的清澈许多,刚好可以看到夕阳的光慢慢从地平线褪去,然后天空由蓝被抹上渐变的紫,随后又被更加深沉的蓝色吞没。


在摩天轮里,我插上了耳机,听起了Before Sunrise电影中两人在Alt & Neu Schallplattenhandlung里面听的那首叫做Come Here的歌曲。我沉浸的这首歌的旋律里,完全享受着傍晚十分眼前的维也纳。这仿佛和19年前那个夜晚一样曼妙。


自己有时候总是在感慨时间和生命,想想岁月流逝和死亡就心里惧怕。每次看到这样美的风景,又发自内心地感到幸运和满足。想想自己就是一个偶然的偶然的生命,出生又还健康,后天还没有残疾。我有眼睛可以看世界,有双耳听声音,有双脚可以带我走到一些我想去的地方。作为一个偶然的生命,我用我的身体和思想去和这个世界碰撞和奇遇,去创造更多的关于我自己生命和灵魂的偶然,偶然中方有精彩。


每一秒的呼吸都弥足珍贵,每一眼的风景都独有美艳。


这中其他的滋味,很多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夜,又一次降临。

     TO BE CONTINUED...
评论
热度 ( 204 )

© 铜豌豆 | Powered by LOFTER